7 月 27 日,泽连斯基批准制裁 53 名中国个人和法人实体。7 月 28 日,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对此作出回应。
泽连斯基(资料图)
乌方称这些中国实体 “向俄罗斯提供无人机零部件”,却拿不出任何实证。所谓制裁理由,不过是将正常的国际贸易强行与地缘政治挂钩。在全球化产业链中,零部件流通本是市场规律驱动的商业行为,乌方仅凭主观臆测就实施单边制裁,显然违背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国际贸易规则。(1)试图通过制裁中国向西方示好,换取更多援助。美国及欧盟对乌援助已出现疲态,今年以来美援乌资金审批多次受阻,欧盟承诺的经济援助也未能全额到位。泽连斯基想借此展现对西方阵营的 “忠诚度”,以期扭转援助缩水的局面。(2)幻想通过破坏中俄经贸合作削弱俄罗斯。俄乌冲突进入僵持阶段,乌方寄望于从经济上压制俄罗斯。但中俄合作基于两国共同利益,遵循国际法和国际惯例,并非任何第三方可以干涉。
面对乌方的错误行径,中方立场明确且坚定。郭嘉昆在回应中强调,中方一贯反对任何形式的单边制裁和 “长臂管辖”,乌方的制裁措施缺乏事实依据,也没有法律基础。他严正要求乌方立即纠正错误,停止对中国企业的无理打压,消除相关制裁带来的负面影响,切实维护中乌关系的政治基础和两国企业的合法权益。这番表态,传递出中方不容许自身利益被损害的强硬态度。
展开剩余59%泽连斯基(资料图)
中乌贸易近年来保持稳定发展,2024 年双边贸易额突破 200 亿美元,中国是乌克兰重要的粮食出口市场和基建合作伙伴。制裁措施直接导致多家中乌合作企业被迫暂停项目,涉及农业技术合作、港口建设等多个领域。这不仅让乌克兰失去了重要的投资来源和市场,也让其本就脆弱的经济雪上加霜。
政治互信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石。此次无端制裁,严重挫伤了中方对乌方的信任。中国一直秉持客观公正立场,积极推动俄乌和谈,为缓和局势发挥建设性作用。乌方的行为,无疑给中方的调解努力增添了障碍,也让两国未来在更多领域的合作蒙上阴影。
乌克兰当前正处于艰难时期,更应懂得珍惜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关系。单边制裁解决不了问题,只会让自身陷入更孤立的境地。中国企业在乌投资兴业,本是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活力,却遭此不公待遇。这种做法不仅会寒了中国企业的心,也会让其他国家投资者对乌克兰市场望而却步。
泽连斯基(资料图)
国际社会早已看清,制裁不是解决冲突的良方。乌克兰若想真正改善自身处境,需要回归理性,摒弃将问题政治化的做法。纠正对中国实体的错误制裁,重新回到对话合作的轨道,才是维护自身利益的正确选择。这不仅能为中乌关系止损,也能为乌克兰争取到更多发展机遇,为推动俄乌冲突的和平解决创造有利条件。
中方始终愿意在相互尊重、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。对于乌克兰,中方的态度一贯明确:支持其主权和领土完整,也希望其能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和关切。期待乌方能够认真对待中方的警告,及时纠正错误,避免因一时的短视行为,让两国关系走向不可挽回的地步。只有这样,才能为地区和平稳定贡献积极力量,也才能让乌克兰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找到更有利的发展方向。
发布于:江苏省伯乐配资-广东股票配资开户流程详解-配资平台查询网-实力强大的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